这两天,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的风波不断发酵,也暴露了预制菜行业长期存在的信任危机。
回顾这场风波,可以看出核心争议在于这样两个关键问题:一是对于何为预制菜,西贝与消费者各执一词;二是消费者对于吃到嘴里的是不是预制菜,知情权很低。
对于预制菜,公众不是不能接受。事实上,预制菜在中餐中由来已久、处处可见,比如各类腌制食品、泡菜等等。还有许多西式快餐,都大量使用提前准备好的食材,在这次风波中,它们却没有成为“众矢之的”。公众也完全理解,人口的高度聚集、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,推动了食品工业化和餐饮连锁化,可以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预制菜才由此大量诞生。
公众不能接受的是被蒙蔽。有些商家明明大量采用预制菜,但有意无意地隐瞒事实,节约了自己的运营成本,却让消费者蒙在鼓里,甚至还付出了更高的餐费。
“罗永浩吐槽西贝”这场风波引爆了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,公众关注度如此之高,正反映出他们希望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的高度关切。
显然,明确预制菜的定义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。何为预制菜,不能由商家和消费者各执一词,但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,目前预制菜国家标准仍处于空白状态。
2024年7月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——预制菜(征求意见稿)》,不过截至目前,该标准尚未正式发布实施。这份征求意见指出,标准适用于预制菜的生产和经营,不适用于主食类食品、净菜类食品、即食类食品和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。这也是西贝一再坚称自己没有使用预制菜的原因。但显然,这和大众的普遍认知与期待相去甚远。
另有媒体报道,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编制的《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草案目前已通过审查,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届时,预制菜“身份”将有统一说法,餐饮门店是否使用、如何使用预制菜,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。
预制菜有了明确的定义,将大大减少纷争。在此基础上,还应将标准进行分级和视觉化,并强制要求餐饮企业在菜单中明示。让国家标准能够一目了然,更能增强消费者的知情权。这样不仅有助于防止有些商家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也能够鼓励餐饮业的丰富供给,让有些商家选择将“热锅现炒”作为市场卖点。
让消费者吃个明白,预制菜的市场地位才能清白,每个餐饮门店都能堂堂正正去争取自己的未来。
天宇优配-配资股网站-配资门户公司官网-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