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街坊间常念叨着一位儿科中医,名叫余梅香。家长们总说,孩子半夜发烧或是咳喘不止时,找她瞧病就像久旱逢甘霖,心里踏实。“小儿及时雨” 这个称呼,既取了 “余” 的谐音,更藏着大家对她总能及时缓解孩子病痛的信赖。
一个初冬的深夜,诊室的灯还亮着。两岁的乐乐发着高烧,小脸烧得通红,嗓子里像塞了团棉花,咳得直翻白眼。妈妈抱着孩子冲进诊室时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:“白天在社区医院开了药,一点用都没有,孩子烧得迷迷糊糊的。”
余梅香放下刚端起的水杯,伸手摸了摸乐乐的额头,又翻看他的眼睑,听了听肺部的声音。“别慌,孩子是风寒入里化热了。” 她一边安抚家长,一边快速配药。不同于成人的药方,乐乐的药剂量小且温和,还特意加了些助消化的山楂粉。“这药不苦,冲在奶粉里给孩子喝就行。” 她又教妈妈用温水给孩子擦身的手法,“擦脖子和大腿根时轻点,别让孩子着凉。”
第二天一早,乐乐妈妈发来消息,说孩子烧退了,能小声哼哼着要奶喝了。这样的场景,在余梅香的诊室里很常见。有个总爱挑食的小男孩,面黄肌瘦的,一到换季就感冒。余梅香没开多少药,反倒教家长做 “鸡内金粥”:把鸡胗内壁的黄皮晒干磨粉,每天掺在粥里给孩子吃。“小孩子脾胃弱,不能光靠药补,得把吃饭的本事养回来。” 一个月后,男孩的奶奶特意来道谢,说孙子现在能自己吃半碗饭了。
展开剩余26%余梅香的诊桌抽屉里,总备着些小糖果。遇到哭闹不止的孩子,她就变戏法似的摸出一颗,趁孩子注意力转移时,快速完成望闻问切。“孩子看病怕生,得顺着他们的性子来。” 她常说,儿科医生得有三样本事:看得准、药不苦、有耐心。
如今在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儿科诊室里,有家长问她,为啥总能这么快缓解孩子的病痛,她指着窗外的榕树说:“你看那树,遇到下雨就赶紧扎根,孩子的病也一样,及时调治,恢复起来快得很。”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诊桌上,把那些小药包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极了她为孩子们撑起的一片安稳天地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宇优配-配资股网站-配资门户公司官网-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