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1945年8月23号,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了场大会,毛主席话语坚定地说:“现在局势紧张,苏联那边靠不住,咱们也不能总想着靠他们。中国的事儿,还得咱们中国人自己动手来搞定!”
那时候,蒋介石连着三次请毛主席去重庆商量事情,毛主席就把这事儿跟莫斯科说了,想问问苏联那边咋想的。可没想到,斯大林连着回了两封电报,里头的话都是偏着蒋介石那边的意思。
中国得走和平发展的路子,要是自个儿打自个儿,咱们中华民族可就危险了,说不定就毁了。虽说蒋介石心里头想着通过内战把你们给灭了,但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你们去重庆商量国家大事。如果你们一直不去,那国内国外的人可就要看不懂了。
斯大林选择支持国民党,原因是他刚和蒋介石达成了《中苏友好合作条约》。
【战略要地:东北】
在毛主席打算动身去重庆谈判之前,他着重谈了东北的事情:
东北那三个省份,按照中苏条约划的界,行政上归国民党管。咱们党能不能派兵过去活动,现在还说不准,不过派些干部去那边工作应该是可以的。中央已经定了,要林枫同志带一千多干部去东北;万毅同志带的部队呢,还得先到热河边界那儿候着命令。
1945年8月28日早上11点,毛主席、周总理还有王若飞,跟着张治中将军和美国大使赫尔利,一起坐上了重庆专门派来的飞机。
毛主席头一回坐上了飞机!伴随着飞机巨大的轰鸣声,它猛地冲上了天空,朝着重庆快速飞去。
大概下午三点半的时候,飞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稳稳落地。机场上既没喊口号,也没摆鲜花,更没有仪仗队的迎接,不过,好几百个喜欢民主自由的人都在那儿,用热切的眼神看着。记者们也都挤了上来,咔嚓咔嚓地狂按相机按钮。周总理是第一个下飞机的,随后,毛主席也出现了。
“快来看报啦,毛泽东到山城来了!”报童在街上大声吆喝着。一直盼着和平的老百姓,一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都乐开了花。他们满心以为,国共两边开始谈判,中国的和平很快就能实现。但那时候,他们还没瞧清楚蒋介石的真底细呢。
重庆谈判在蒋介石一阵慌乱中拉开了序幕,国共两边的商量争执得没完没了。蒋介石心里的小九九是这样的:一来,这次重庆谈判能让他摆出一副努力求和的姿态给大伙儿看;二来呢,也能给他争取点时间调兵布阵。有了美国军舰撑腰,大批国民党军队浩浩荡荡回到中原,目标直指东北。
毛主席碰到眼前的状况,行动迅速,白天忙着跟国民党的人谈判、招呼客人、探望国民党的前辈和一些民主人士。到了晚上,他就守在电台那里,要么是听延安那边传过来的最新消息,要么就是发号施令,安排下一步怎么做。就在国共两边在重庆谈判桌上斗智斗勇的时候,八路军、新四军的好几路人马已经悄悄往东北方向开拔了。
抗战打完后,重庆那地儿,国共两边的老大们坐到了一块儿。别看他们在谈判桌子上你来我往地较着劲,其实心里头早都惦记着几千里地开外的东北那块宝地呢。
毛主席觉得,东北不光是个粮食满仓的好地方,还是个军事上特别重要的位置。所以,早在1942年,他就琢磨着等日本鬼子被打败后,得赶紧把八路军和新四军都调到东北去,这样国共两边才能继续合作。在中共七大的会上,毛主席好几次都提到了这事儿:
以后要是想为解决问题创造好条件,那就得筹备大约20到30个旅,人数嘛,大概15万到20万,让他们离开军区,前往东北地区。只要咱们手里有了东北,那中国革命就有了个稳稳当当的根基。
去重庆的那天,毛主席特地去找了朱老总,跟他说:“老总啊,咱俩平时都形影不离的,但这次又得暂时分开了。现在形势严峻,东北那块地儿,绝对不能落到蒋介石手里。”
朱老总听完毛主席的话,认真回“主席,您把心放肚子里吧!”
那天,准备首批前往东北的延安干部们都聚在了中央党校的大会议室里。朱老总神情严肃地告诉大家:“咱得赶紧往东北进军,那地方有的是机会。蒋介石的大军大多在南方,想到东北去,至少得走上半年。等他好不容易到了东北,也只能占着几个大城市,咱就把农村给占了。”
第二天,中央的命令像闪电一样,通过电波嗖的一下传到了晋察冀和山东那边。命令就是命令,跟山一样稳重,不能动摇。接到命令后,晋察冀和山东的部队立马就开始准备了,有的走陆地,有的走海路,大家分头行动,一股脑儿地往东北进发,大规模进军东北的计划就这么火速开始了。
最早开拔挺进东北的人民子弟兵,是来自河北地区的冀热辽军区部队。那时候,冀热辽军区的头儿,也就是司令员兼政委,是李运昌将军。接到党中央的命令后,他二话不说,立马动手组建了“东北挺进工作队”,然后把队伍分成三股,悄悄地往热河和东北进发。
在三个方向的队伍里,西路和中路的部队都按既定计划成功到了地方。要说走得最不容易、功劳最大的,还得数东路那边的16军分区部队。
曾克林和唐凯带着队伍一路朝北挺进,接连攻下了海阳、双旺这些小地方,最后成功到了山海关。这时候,他们离东北就差那么一点儿了。可山海关这块骨头硬啊,日伪军就是不肯低头,曾克林他们没办法,只好绕道走。那会儿,有人建议说干脆把山海关给打下来算了,曾克林摆摆手,说:
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冲,防守容易进攻难。咱们现在装备不行,人手也不够,所以当务之急是在沈阳那一带站稳脚跟。
之后,曾克林带着队伍继续前进,没想到半路上碰到了苏联红军。有了苏联红军的援手,曾克林的部队很轻松就拿下了山海关,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东北。
那时候,中共中央也在琢磨着进东北的部队该怎么走。大家商量来商量去,最后决定不给苏联红军添乱,也不去触碰苏联和蒋介石政府签的那个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里的规矩。
因为苏联得遵守中苏条约的规定,得把东北地盘交给国民党政府,所以国民党军队会进驻东北。等咱们军队到了东北,苏军肯定不会愿意跟我们正式打交道,更不会伸手帮忙。
中央下了命令后,因为那时候通讯条件差,曾克林压根没收到那封电报。他带着队伍,大大方方地坐火车到了沈阳。火车一到站,沈阳的苏军守卫部队立马慌了神,迅速进入战斗准备,紧接着就把这火车给围了起来。
由于苏联人不清楚这列火车上的中国人究竟来自何方,又有何目的,所以他们不让曾克林部队下车。无奈之下,曾克林只能带上几个随从,去找苏军当地的头儿商量。
曾克林表明身份,说他们是中共的队伍,专门来接收东北的。可对方却没啥好脸色,直接就把曾克林给拒了,原因很简单,苏军接到了指令,得把东北交给国民党那边。
曾克林急匆匆赶到这儿,心里头火气挺大:苏联共产党咋就不伸手拉咱们中国共产党一把,反倒去帮国民党了呢?
没过多久,曾克林又一次跑到苏军司令部去,可还是被人家给挡回来了。不过,他多次跟人家磨嘴皮子后,苏军的头头终于松了口:曾克林带的那队人马能下火车了,但先得在沈阳市中心外头,大概30多公里远的苏家屯那儿安营扎寨。
但后来情况变了,因为斯大林给了点提示,驻沈阳的苏军对八路军进东北这事儿态度就宽松多了。接着,他们就请曾克林和唐凯到司令部去,一块儿商量工作。商量来商量去,两边都挺乐意合作的。不过苏军提了个要求,说八路军最好别暴露身份,因为他们跟国民党政府有协议呢。
等东北局在沈阳站稳脚跟,刘少奇就按照毛主席的吩咐,赶紧让全国各地的八路军、新四军,还有地方上的干部,加起来大概11万人,火速前往东北。
【毛主席给彭真发来急电:林彪在哪里?】
东北的领导核心班子已经顺利闯过山海关,成功在沈阳扎下了根!
现在重庆已是深夜时分,国共两党的谈判拖拖拉拉已经过了二十多天,但还是一点进展都没有。当毛主席得知东北那边传来的好消息时,心里别提多乐呵了。他站起身,在屋子里来回踱步,琢磨着该怎么调整人员配置。
没多久,延安收到了毛主席的电文,说是要调整人员安排:让陈毅去山东,罗荣桓和肖华得赶去东北,林彪则是去热河。
但是当山东的军队一批又一批抵达东北后,问题来了,谁来领头带他们呢?这时候,毛主席脑海中浮现出了罗荣恒的名字。没过多久,党中央就给山东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罗荣桓发了电报:赶紧精简指挥机构,火速奔东北!
罗荣桓这位老革命家,当年追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,后来在115师也是费尽心血。这时候,他虽然身患重病,但接到命令后,一点都没含糊,果断地挑起了这副重担。
罗荣桓的情况,毛主席心里是有数的。抗战一结束,毛主席原本打算派林彪去山东,好让罗荣桓能回延安专心养病。但事情有变,东北那边急需人手保卫,毛主席只好临时变卦,让罗荣桓带着病,还是渡海去了东北。在罗荣桓司令的亲自带领下,山东军区的队伍,陆陆续续有6万人开到了东北。
另一边呢,林彪那时候接到的任务是去山东,他要顶替罗荣桓成为山东军区的头儿。所以,林彪就跟刚开完延安会议的刘伯承、邓小平他们一伙人,坐着美国的运输机一块儿到了太行山根据地。到了那儿之后,他们也没歇着,紧接着又和萧劲光、陈毅一块奔山东去了。
那时候,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可用,他们几个人只能走路前进。不过在路上,林彪收到了中央发来的电报。电报上说,中共中央打算成立冀热辽中央局,还要扩大冀热辽军区。领导方面呢,让李富春当书记,林彪当司令员。
林彪收到电报后,没办法,只能跟大伙儿一一告别,然后转身往北走。走了差不多半个月,他才好不容易到了要去的地方。可刚想着能喘口气,毛主席的紧急电报又来了,说让他赶紧奔沈阳去!
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后,他认认真真地把各方面的情况都琢磨了一遍,最后心里有了数:蒋介石靠着美国军舰,已经把大批部队送到了秦皇岛。等国民党那边布置妥当,他们肯定会朝着山海关和锦州打过来。这样一来,林彪在冀东那儿可不行,得赶紧跑到沈阳去,帮着陈云准备打仗的事儿。
林彪接到毛主席的电文后,马不停蹄地就动身了。那时候,东北已经成了革命的热门地儿,就像块大磁铁,把各地的文武高手都吸到了这块黑土地上。
往东北那边进发,这可是中国共产党头一回搞这么大的军事行动,各个解放区都挑出了最能打的兵和最能干的将。彭真、陈云这些中央的大领导先到了东北,接着,中央政治局的张闻天,还有林彪、李富春、罗荣桓、黄克诚这些中央委员或者候补委员,也都一个个地赶到了。
这些头头儿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十多万人马,包括部队里的将士们还有地方上的干部,一块儿构成了日后威震全国的第四野战军的中坚力量。
那时候,蒋介石也没闲着,他也把眼光放到了东北,忙着调动兵马。他靠着美军的运输力量,一个劲儿地往东北地区加派士兵。
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,没能逃过毛主席的眼睛。瞧着东北那边国民党军队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大,毛主席不由得说道:“蒋介石估计很快就要动手了,咱们在东北的部队可得小心提防着。”
毛主席让林彪赶紧去东北,同时也给彭真、陈云、程子华他们发了电报,说:“不管蒋介石的军队是从东北登陆还是从哪个方向进东北,都得给我狠狠地打,一个不留!”
彭真接到任务后,立马下令各地的武装队伍火速集结,准备应对蒋介石的军事打击。眼下的形势严峻,人民军队要是稍有松懈,很可能就被打个措手不及。因此,毛主席整天都坐在地图前头,琢磨着应对的法子。忽然间,毛主席拿起铅笔,在地图上圈了个地方:大连,这块地方,决不能让国民党军队登陆!
接着,毛主席给斯大林拍了个电报,跟他说,务必得让苏军拦住蒋介石,别让他进大连。没多久,斯大林就回电了,说是答应了。然后,党中央就下了命令:
进入东北的全部队伍被统称为东北自卫军,林彪被选为东北自卫军的总指挥官,彭真则担任了第一政委的职务……
把所有事情都妥当安排之后,毛主席却突然发现林彪不见了,他赶紧给彭真发了封加急电报,直接问道:林彪现在到底在哪?
这位新来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大头头林彪,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波折,而且还没带上通讯设备。一到沈阳,他连口气都没喘,直接又往锦州赶了。为啥呢?原来山海关那边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。林彪一听这消息,立马着急忙慌地赶到前线去指挥打仗了。
毛主席知道林彪的动向之后,心里挺多感想的。他朝着东北那边望去,心里明白,国共两边抢东北的大战,已经在山海关热热闹闹地开场了。
天宇优配-配资股网站-配资门户公司官网-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